10月28日,“近未来—完美搭档”展览在两江新区悦来美术馆开展,科技与艺术的碰撞,为市民带来独特的体验。该展览时间将持续开放至2023年2月26日。
此次展览由郭晓彦、缪子衿联合策展,共邀请到十位参展艺术家,展出涵盖影像、绘画、装置等作品。艺术家们通过这些作品,将参与社会治理或改写美学标准的技术视为合作伙伴,如人工智能、3D建模软件、社交平台、游戏等,推测出机器、数字化物种与人类之间潜在的交往模式,并通过展览向观众呈现了这些科技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开展当天,亮相的各展品妙趣横生,艺术家们将未来的轮廓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预测去描摹出来,有创意,也有体验,引得现场诸多观众驻足。
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曹斐,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在她的参展作品《11.11》中,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了在双十一购物节前后期间整个京东物流各部门的超负荷运作,勾勒出以京东为样本的整个互联网经济强力推动下的消费情景。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带来了三件跨媒介艺术作品,他通过与心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等跨领域的专家合作,将艺术的可能性由审美、批判、知识性的输出转向创变,利用人体姿态、情绪、心率等生理数据来创作交互装置,通过技术赋能,让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
来自中国香港的青年艺术家林博彦将创作实践放置于数字技术及其产生的数据的相关平台、机制和逻辑以及背后的劳动关系。
生活在伦敦的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音乐家陆明龙在悦来美术馆呈现了他的首部长篇电影《爱道》,用3D渲染和游戏软件制作而成,故事围绕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曲折的关系而展开。
90后艺术家施政的多屏影像装置《雾晨》系列作品由神经网络构成,后者是一种模仿生物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艺术家通过对图像的采集,训练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阅读”,进而生成接近现实的不可读的模糊图像。
田翊的创作围绕对生态及其衍生物的思考,她运用有机媒介及生物素材进行创作,并结合日益敏感的信息技术,来试图捕捉一种过渡中的共生系统来表现即兴关系。
王梓全通过对游戏引擎以及工程开发测试软件等的思辨式的使用,在虚拟和真实空间进行“复制”和“粘贴”,以探索虚拟和现实的阈值。
拥有艺术家、策划人、没顶公司创始人等多重身份的徐震?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人物,他在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项,并在2013年创建了艺术品牌徐震?。此次在悦来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激情’绘画》是艺术家于2022年创作的最新作品,看似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既是智能社交媒体的衍生物,也是日常网络生活的表征。它们的底本源自手机截屏。艺术家以全新的绘画对象和表现方法使用了我们已被数据化的现实。
生活于英国的艺术家杰克·沃恩(Jack Warne)在人工智能和监控技术成为变革和流行偏执的根源时,被计算机视觉的不完美和故障迷住了。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本应将真实生活呈现到屏幕上的数字模拟技术被反其道而行之,被用于解构、拼接和处理摄影素材。画面真正的重心体现在肤色或阴影结构元素中,构建出一幅随心所欲的作品。
生活于洛杉矶的艺术家劳伦·李·麦卡锡(Lauren Lee McCarthy )时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设计媒体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在她的作品《社交土耳其机器人》(Social Turkers)中,艺术家在一个名为OkCupid的在线约会网站上选定了30个约会对象,并用手机将这些约会现场直播给数字工人,并让他们远程引导她接下来的行为或对话,以此在今天充斥着自动化和算法的生存环境中探讨社交关系的状态。
购票方式及防疫须知
购票方式
购票可通过悦联慧小程序(二维码如下)/或者直接前往悦来美术馆前台。
同时,在悦来美术馆一楼的岩石空间正在展出“重庆艺术家档案—杨述”的个展,观展请提前在悦来美术馆小程序预约(展览免费,但需预约)。
防疫须知
● 入馆观众请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低于37.3℃)且三码为绿码方可入馆;
● 目前暂不接待渝康码红码、黄码、弹窗人员;
● 所有进馆观众,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后续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敬请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