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收官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如何“领题、破题、解题”?国资央企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坚定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10月14日,“大企业大集团干部自主选学课堂暨新时代组织新能力建设学习计划”系列讲座继续开讲。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楚序平做客两江新区,围绕“如何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授课。
课程先后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回顾、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的提升行动及未来趋势,全面剖析国企改革下一步深化重点。
“一个抓手、四个切口”
三年行动收官显高质量成效
国有企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打造现代新型国企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按照“一个抓手”即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四个切口”即提高效率、狠抓创新、化解风险、规范核算,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军令状”制度,量化考核,三年时间国企改革以高质量成效收官。
楚序平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五大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整体优化、配置效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成果丰硕;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取得突破;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实现根本性加强。
稳抓发力点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但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大,仍存在一些国有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中,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
楚序平总结,三年改革期间创新政策加快落地落实,2022年中央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为历年最高。“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伏羲”芯片实现量产一系列国之重器彰显了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性创新层面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实现能力。
在2023年7月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前20的榜单中,两家中国企业入榜,华为位列第8、比亚迪位列第9,均为民营企业。
楚序平指出,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要求,面向市场和消费者场景下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是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中的重要发力点。
做大做强做优
深化提升新一轮国企改革
楚序平全方位梳理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研判了新一轮国企改革趋势。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通过解析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等企业发展案例,楚序平指出,要优化国企布局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配置,尤其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聚焦产业布局、核心技术、产业生态、人才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同时,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推动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进一步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落实新型经营责任制,加快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等方向也是国企改革深化的下一步重点。
课后不少学员表示,课程内容全面详实,授课深入浅出,通过学习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实施路径有了清晰的认识,将把所学所得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图文记者 汪栩同)